一、 粘接工艺 胶接质量的好坏,成功与失败,在很大程度上决于胶接的工艺方法,工艺过程如下: 1、确定部位,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有表面清洗,脱脂去油,除锈粗化,化学处理,清洁干燥。除锈粗化后可用手工打磨。 化学处理就是将被粘物或难粘的材料,通过化学反应使表面活化,从而提高胶接强度和耐久性。
2、配胶 在配胶前必须将搅拌均匀,再按要求配胶,环氧胶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多,尽量在扁平、敞开的容器中调胶,使热量散发,延长使用期,环氧胶、丙烯酸必须现配现用。 环氧胶、白乳胶涂胶一般是一次,可单面涂胶,最好是双面涂胶,无需晾置,叠合,施压固化即成,环氧胶因冬季气温低,粘度大,不宜涂刷时,可将末未混合的胶分别放在热水或用电吹风在40—60℃预热,使粘度降低,有利于操作和湿润被粘物,从而加快固化速度,并提高粘接程度。 环氧胶层宜薄勿厚,过厚有害无益。一般胶层厚度控制在0.08-0.15mm为宜。
3、清理与固化 (1)清理:在粘胶过程中,难免会在非胶粘表面弄上胶液,或挤出多余的胶。大固化前清除环氧胶的溶剂可用无水乙醇(酒精)或丙酮,氧于胶可用甲苯、汽油、丙酮等。 (2)固化:固化可分为初固化、基本固化、后固化,环氧胶是室温固化胶粘剂,因低温固化反应不完全,强度和耐热性较低,提高固化温度,不仅能提高强度,而且能提高高胶的耐久性(如超强胶)。
固化三要素:固化速度、固化压力、固化时间。 加热固化不要在涂胶装配后马上进行,须粘接件定位之后升温。如涂胶后即升温固化,升温过度,会因胶的流动性太大而溢胶过多,造成缺胶,起不到加热固化的有利效果,还会使被粘件错位。加热固化一定要严格控制温度,切勿温度过高,持续时间太长,导致过固化,使胶层炭化变脆,强度降低,一般环氧胶回热60℃×3h、80℃×2h、100℃×0.5h为宜。 加热固化到规定时间,不能将胶粘件立即搞撤出热源,急剧冷却,这样会因热胀冷缩太大,产生很大的内应力,带来后患,最好是随炉自然却到室温。
固化加压的方法有: 接触压力:以被粘物自身接触产生的压力; 拆胶:在胶粘固化之后,因各种原因胶粘件需拆开,也就是解粘。
二、环氧胶固化后的拆除方法有二种: (1)温度法,一般在120℃—150℃温度下,放置1小时胶层软化,趁热处理; (2)溶解法,用特制的溶液将其溶解,从而达到拆胶的目的 2、粘接工艺术语 (1)表面处理:为使被粘物适于胶接或涂布而对其表面进行的化学或物理处理。 (2)脱脂:清除被粘物表面的油污,通常用碱液、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进行处理。 (3)打磨:用砂纸、钢丝刷或其他工具被粘物表面进行处理。 (4)喷砂处理:利用喷砂机喷射出变速砂流,对被粘物表面进行的处理。 (5)化学处理:将被粘物放在酸或碱等溶液中进行处理,使表面活化或钝化。 (6)涂胶量:涂于被粘物单位胶接面积上的胶粘剂量。 (7)分开涂胶法:双组份胶粘剂涂胶时,两组份分别涂于被粘物的表面,将两者叠合在一起即可形成胶接的方法。 (8)干燥时间:在规定的温度、压力下从涂胶到胶粘剂于干燥的时间。 (9)干燥温度:涂胶后胶粘剂干燥所需的温度。 (10)定位:胶接时被粘物在理想位置上的固定。 (11)晾置时间:被粘物表面涂胶后至叠合前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。 (12)叠合时间:涂胶表面叠合后到施加压力前的时间。 (13)固化时间:在一定的温度、压力等条件下,装配件中胶粘剂固化所需的时间。 (14)硬化时间:在一定温度、压力等条件下,装配件中胶粘剂硬化所需的时间。
(16)室温固化:在常温范围内进行的固化。(常温指23±2°C) (17)后固化:对初步固化后的胶接件进行的进一步处理(如:加热等)。 (18)欠固化:胶粘剂固化不足。 (19)底胶:为了改善胶接性能,涂胶前在被粘物表面涂布的一涂层。 (20)浸胶:把被粘物浸入胶粘剂液中进行涂布的工艺。 (21)喷涂:用喷胶枪把胶液喷涂于被粘物上。
|